绿化种植
没有林木种苗的生产,就不能进行造林绿化;不实施造林绿化工程,就没有绿水青山。
随着我国社会进步、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,环境绿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只能加强,不能削弱。环境绿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,苗木生产也应该是一个稳定发展的产业。就目前绿化与苗木的供需对接现状,本文探讨以下几个问题,供读者参考。
苗木生产,是涉农产业,门槛低,从事人员较多;标准化程度低,机械使用率不高;劳动用工多,生产成本高;苗木是活的植物材料,体积、形状大小不一,物流运输难度较大;苗木以自然生长为主,生产周期长,季节性、区域性强,难于用人工调节生产时间和空间适应人们所需。
当前苗木的生产,大规格的一级苗少,中等规格的苗木较多,小规格的苗木也少,即中间多,两头少。
苗木市场需求,今年上半年,大规格苗木需求增多,一级苗几乎销售一空。中等规格苗木,移栽定植的较多。小规格苗木,用于苗圃周转,优质苗有一定需求,但没有产量。
苗木供需矛盾突出,主要表现在苗木超前性生产与政府突发性、应急性苗木需求的矛盾;园林、绿化规划设计的产品与苗圃生产产品的规格不一致的矛盾。由于苗木产品需求不稳定的因素难于化解,苗木生产企业一哄而上、一哄而下的现象就难于避免。
现在的公路越修建越好,绿化带越留越宽,绿化带的苗木越栽越密,有的绿化带,还设计了小地形,外高内低。每当我们快速行走在高铁、高速上,还是慢速行走在国道、省道甚至乡镇公路上,向两侧举目望去,不是被密密麻麻、高矮不一的苗木遮住了视线,就是被筑高的小地形迷糊了眼睛。
假若在公路两侧,各种植一排或两排高大的乔木,有大的树冠、较高的分枝点,无论白杨、银杏,还是国槐、法桐等树种,透过树干空隙,望到远方的山,看到近处的水,浏览着不同的田园风光,才能回忆起过去,记得住乡愁。
将来的绿化行业与苗木生产,必将发生两个转移、两大需求。环境绿化,由沿海、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、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;由城市向郊区、乡村转移。大城市绿化、美化的提升、改造,需要适应性强的、无环境污染、常绿、三季有花或彩叶等多品种,以及大规格、高质量的全冠苗木;乡村、生态造林绿化需要的是物美价廉、乡土树种、中小规格的苗木。
适树。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,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。如降水、空气湿度、冬季最低温、夏季最高温、土壤质地、酸碱度、地下水位等是重点考虑的指标。
适市场。种植的树种,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。主导苗木市场发展需要的,主要是国家和当地政府,无论当前还是将来。
适自己。地选好了,树种选好了,市场定位了,根据你的资本、能力,以及周边环境的可行性,发展适宜规模的苗圃。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
稀植。当前,多数苗圃都犯了一个通病,种的太密。苗木种植密了,生长量小,长得慢;光线、通透性差,树势弱,病虫害增多;不便于机械化管理;不适合培育当前提倡使用的原冠苗、全冠苗;培育出的成品苗,不适应当前市场所需。
家是山东临朐、在北京市房山区种植苗木20多年的已故王先生,临终前悟出的道理,苗木还是稀植好,简单明了。既期望各位苗木同行尊重老前辈,学习老前辈的思想品格,但不希望人到老了,才懂得苗木稀植的道理。
浅栽。无论播种育苗,还是移栽苗木,都普遍种的太深,尤其是当前使用机械种植,更是如此。
根系的生长,需要呼吸和一定的地温,要选择通透性好的土壤种植。根系埋藏深了,进行无氧呼吸,地温也低,影响新根系的形成和生长,老根系还容易腐朽、长病。
播种苗种深了,种子在土里发芽了,但胚芽不能破土而出;扦插苗、移栽苗种深了,苗木只发芽、不长根,等原根系、树干储存的营养耗尽了,枝叶开始枯死了,即出现“假活现象”,苗木即使活了,也长势不旺。
修剪。无论培育截干苗、嫁接苗,还是培育原冠苗、全冠苗,都要进行适当修剪和整形。培育小苗,要除掉基干上生长的萌芽,用竹竿、绳索等固定、整形。培育移栽苗,要除掉竞争枝、重叠枝、病虫枝;对顶端优势强的干,在生长季节进行抹顶芽,控制主干的生长。尽管抹一次芽,干出现一道弯,但树大自然直,并在拐弯处长出新一轮主枝。对长势旺的主枝、侧枝,进行疏枝或短截;培育精品苗,短截与疏枝相结合,剪除过多的枝条,保留的枝条进行短截,形成“三股六杈十二枝”的冠型。
防病。治虫,只要有虫不成灾,一般不用打药。虫子多了,如蚜虫、粉虱、美国白蛾等,才得治。病害,如枯枝病、干腐病、根腐病等,必须预防,等发病、有症状了再治就晚了。预防措施很简单,冬季到来之前深翻一下土地、苗干涂白、清除带病菌的枯枝落叶等。
浇透水。土壤中分布着毛细管,有微生物的生存,土壤靠“毛细现象”进行水分流动、渗透、吸收。当移栽苗木后,必须浇透水,一年两次的封冻水、解冻水也要浇透水,有利于疏通土壤毛细管道,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。
如何把生产的苗木产品卖出去,并能卖个好价钱?除了选对种植品种,培育出优质或者合格苗木之外,还要把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,让使用者、设计师知道你的信息。
读书长知识。最近看到一个报道,某国外大学生一个学期读多少本书,而我们国内的大学生读的书很少。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国内线路的苗圃考察,到了河南省遂平县,县城不大,但街道的名字很有文化内涵,如“希望大道”、“启航路”、“思索路”等,但是,到了遂平服务区,则看到另外一种现象,地摊摆放着成摞、成行的各种图书,论斤卖,特价图书每斤15元,套书每斤20元。说明读书的人少了,图书不值钱了,也说明知识的困乏。上世纪末八十年代初,有小学文化的年轻人,靠胆量和拼搏赚钱发财的一代人,多么渴望知识的重要。现在赚钱发财的年轻人,也都是有经营头脑、知识渊博的高才生。时代不同了,不读书、没知识不行。当前好多大学生、大专生,不会用钢笔写字了,写个总结、情书等从网上下载;发个微信、短信,不成句子,甚至写字嫌费功夫,干脆用语音。很危险啊,年轻朋友们!
考察长见识。其实,不仅考察长见识,出门就长见识。如果设计师不出门,闭门造车,对当前苗圃生产的产品,不了解、不知情,怎么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园林工程施工图?如果绿化施工公司的项目经理不了解苗圃生产现状,怎么能及时采购到工程所需的植物材料?如果苗圃管理人员不出门看看别人家苗圃怎么种、怎么管,怎么能发现自己苗圃的不足,怎么能进步和发展?
交流长智慧。在中国的国土上,无论是中国人,还是外国人,只要想做点事、做成事,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、交流,需要疏通关系、感情投资。尤其是在齐鲁大地,山东是孔子故乡、礼仪之邦,更注重情和义的交融。想卖苗子,不找经纪人、设计师、项目经理聊聊,人家不了解你的产品,你怎么能卖得出去,怎么能卖个好价钱?
经过交流,才能沟通,了解对方,知道行情,才能有个好交易;通过交流、沟通,学人之长、补己之短,或者吃一堑、长一智,才能增加智慧,灵活、勇于面对;通过沟通,知己知彼,才能联起手来、结成友谊,增强胆识,越战越勇,经营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。
为此,中花协绿化观赏苗木分会北方站,每年夏季组织园林绿化设计师、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、苗木经纪人、苗圃管理人员等,组织开展几次苗圃考察交流活动,如今年7-8月份组织的赴日韩苗圃与园林绿化考察,西欧、英国苗圃、园林景观与特色小镇考察,国内鲁苏豫苗圃考察等,让大家在行业淡季聚在一起,看看苗圃、观赏一下园林绿化景点、谈谈业务、聊聊家常,沟通思想和情感,就有收获,就长智慧。行万里路胜似读万卷书,也许道理就在这里。(笔者山东省林业厅种苗和花卉站研究员)
新塘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喜获2018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“钱江杯”奖(优质工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