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咨询热线:

400-0571-85685

热线电话:400-0571-85685

电子邮箱:chuiniubi@126.com

公司地址:浙江省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206号

绿化种植

在西沙群岛书写绿色答卷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-06-06     浏览次数:     

  6月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,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日。今年,我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: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。习指出: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,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,还自然以宁静、和谐、美丽。在西沙群岛,西沙守备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,践行“共建绿色营区”理念,经过聚力攻坚,西沙绿色生态环保岛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。□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方智坤 陈竹飞近日,在西沙群岛东岛海边,一只展翅新生的白腹鲣鸟回归海天。组织放生的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东岛某观通站干部刘宇说:“这是我们今年救助放生的第20只白腹鲣鸟。”救助放生受伤鲣鸟,已经成为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西沙守备部队官兵的传统。这个善举不仅被每一代守岛官兵传承坚守,而且是西沙守备部队一代代官兵保护蓝色海洋、守护绿色岛礁的一个缩影。

  图为东岛官兵救治野牛。通讯员 周思鸿 摄近年来,西沙守备部队官兵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,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西沙碧海蓝天,以点滴行动践行“爱国爱岛乐守天涯”的西沙精神。生态环境的改善,不仅大幅提升官兵生活质量,而且扎实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。把“祖国万岁”种在海岛上在中建岛码头前,一座石碑上刻着两行字:没有七分英雄胆,休上中建白沙滩。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南端,相比西沙群岛其他小岛,自然条件更恶劣,无人久居驻守。20世纪50年代,随着第一批守岛官兵在此驻扎,这座远离祖国大陆千里之外的荒岛开始有了变化。“我们人在岛上,不能守着这几个光秃秃的哨所等补给。建设家园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。”原中建岛守备队首任指导员柯秀民谈起当年场景仍充满激情。靠着简陋的工具和战士们粗糙有力的双手,第一代守岛官兵开始在这“南海戈壁”的白沙滩上耕耘。中建岛官兵都知道老一代中建人下岛探亲背土的故事。那时,第一任守备队队长张有义探亲回岛后,从家乡背来一袋黝黑的泥土,并在罐头盒里培育出第一棵空心菜苗。从此,官兵探亲出差回岛,都会带一包家乡泥土。如今,中建岛上有从祖国大陆26个省区市带来的土壤,面积总计0.2平方公里。清晨,站在中建岛瞭望哨上,一面巨幅党旗和国旗,以及“祖国万岁”“党徽永耀”8个大字跃入眼帘。这幅画卷是官兵们用岛上特有的植物海马草种植出来的。这8个字,是岛上官兵的信仰旗帜和精神丰碑。同时,海马草具有很好的固水、固沙作用,也为防止岛上水土流失,建设绿色海岛起到重要作用。海岛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,历代西沙官兵都深知这个道理。从上岛第一天起,他们就坚持从小事做起、从细处着眼。

  图为东岛白腹鲣鸟。通讯员 江王洋 摄东岛是国家自然保护区,也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。经过岛上官兵多年呵护,如今绿色植被覆盖已达95%,这里也是国内唯一的白腹鲣鸟栖息地,世界第二大繁殖种群所在地。在东岛官兵眼里,白腹鲣鸟不仅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,也是与他们常年相伴的邻居。在东岛服役12年的观通站战士张强说:“对待这些邻居,大家一直坚守三个不原则”,即成千上万鸟蛋,一个都不能捡;数以万计鲣鸟,一只都不能抓;结群休憩鸟群,一次都不能吓。他们还经常为鸟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台风来临前,东岛官兵会将小鲣鸟从树林抱回宿舍,用小鱼喂养。待台风过后,再将小鲣鸟送还大自然。为此,东岛还成立兼职护林员、护鸟员队伍。这几年,随着岛上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,官兵已经能够立足自身救助受伤鲣鸟。在东岛官兵影响下,西沙守备部队各驻岛官兵都会主动保护鸟类。在西沙群岛金银岛琼崖海棠林中,战士们自制鸟巢,在里面铺上树枝,吸引不少海鸟在这里安居产卵。“岛上的鸟越来越多,和它们朝夕相处久了,面对大家拍摄,它们很配合。”战士欧阳敏清说。我国及周边海域常见有5种海龟,西沙群岛就有4种。5月的西沙群岛正值盛夏,烈日下,金银岛一队官兵巡护行走在沙滩上,他们仔细观察周围变化,寻找海龟痕迹。“海龟妈妈一生最艰难的路,就是从产卵到爬到大海的十几米。”金银岛兼职环保员战士梁东成说,保护海龟就是帮助无法回到大海的海龟免受天敌捕杀和烈日烤晒。据西沙守备部队干部夏海军介绍,近年来,金银岛产卵海龟数量持续上升,最多时,有20多只海龟来岛产卵。把岛礁建成生态和谐海上家园60多年来,西沙守备部队官兵早已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到守岛、建岛全过程。他们每周六组织一次“爱岛日”活动,及时清理海漂垃圾;定期开展岛礁绿化,种植海马草、椰子树等植物;巡逻途中及时救助受伤海龟、玳瑁、海鸟;细致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

  图为西沙守备部队官兵种植椰子树。通讯员 张钟鑫 摄在官兵不懈努力下,形成以岛礁生态自我修复为主、人为治理为辅的生态环境,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综合管理格局基本成型。西沙守备部队各驻岛官兵到西沙群岛永兴岛中转见面时,不仅比备战、比技能,而且比哪个岛种的树多。熟知西沙的人都知道,在西沙种树承载的意义有很多。2023年,刚上金银岛的大学生士兵杜博文对巡岛护林活动很不理解。一年后,这名脸上已经有“西沙黑”的新兵,在巡岛护林活动中表现积极。“因为种树也是战备。”他说,他们巧妙利用剑麻坚韧、耐磨、覆盖面大等特点,构筑岛礁外围防线防护墙。官兵们还依托这些天然掩体构建立体式防御阵地,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金银岛岸滩外围抗击能力。在西沙群岛琛航岛有一片“创业林”,是10年来官兵们一棵棵陆续种植的。羊角树、抗风桐、羊角梅这片树林就是西沙精神的写照。西沙守备部队官兵们深知,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。多年来,他们用智慧勤劳的双手,把岛礁建设成生态和谐的海上家园。海洋博物馆是生命的图书馆,也是爱岛护岛精神的传承。“一定要建设起西沙自己的海洋博物馆,让大家了解西沙的富饶美丽。”被官兵们称为“海博士”的海军战士王三奇说。王三奇服役14年,几乎探遍整个西沙海域,制作拍摄4万多件(幅)海洋生物标本及照片,写下10多万字海洋知识心得。1989年,海军西沙海洋博物馆建设成立,成为我国第一个海岛博物馆。加快融入新质技术手段“老一辈西沙人把岛交给咱们,咱们就要更好地传接给后来战友。”西沙守备部队生态环保领导小组(以下简称领导小组)办公室成员何秉公说。2023年,该部成立生态环保领导小组,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牵引,加快融入新质技术手段,推动实现岛礁军事功能和生态功能协调可持续发展。

  图为西沙守备部队官兵正在巡逻。通讯员 鲁路远 摄领导小组制定《西沙岛礁生态环保工作实施细则》,将生态环境保护、环境污染防治、施工环保要求等方面编入《西沙生态环保应知应会手册》,教育引导官兵深刻认识岛礁生态环保工作重要意义,为进一步抓实环保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支撑。“西沙的建设离不开军地共同努力。”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姚振涛说,为此,他们加强军民融合共建,形成环境保护合力。今年1月2日至16日,领导小组带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11名专家赴西沙各岛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工作。其间,驻岛官兵积极协助专家组开展采样工作,专家们为驻岛官兵普及生态知识,并推广安装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发的“生命网格”App,让官兵参与植被分布数据库建设。今年3月,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出具《西沙群岛生态质量监测报告》,详细报告了西沙岛礁植被生长、有害生物、土壤理化性质和污染物情况,针对性指导西沙守备部队加强对白腹鲣鸟、黑星宝螺和海人树、水芫花等动植物保护。在地方科研院所技术指导下,西沙各岛将老旧蔬菜大棚改造为苗圃培育基地。通过优化土肥配比、购置育苗耗材、专业人员现场培训指导等方式,2023年全年累计培育草海桐、抗风桐等优质岛礁本土苗木约1.2万株,分区移栽推进营区绿化美化。近年来,西沙守备部队官兵通过构建东岛“第一树”、金银岛“金树”“银树”、珊瑚岛“海棠王”等古树维护治理体系,防止古树遭受病虫害和其他外来物种破坏。西沙官兵对岛礁的爱不止这些,还贯穿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。去年,为实现国家“双碳”目标,破解驻岛官兵生活住用保障难题,“零碳营房”为西沙官兵带去福利。“零碳营房”通过运用隔热环保材料、节能循环系统等大量绿色新型科技,实现超低能耗运行。来源:法治日报-法治网

  动物与人的传染病密切相关,据相关研究资料介绍,70%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,75%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。《条例》在完善合作机制、阻断传播路径、严格易感染动物管理等方面强化了防控措施,从源头上保护人体健康。

  今年46岁的谭鉴军在湖南郴州宜章县天塘村看病20年,他是村民眼中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“家庭医生”,更是大家心中离不开的“亲人”。

  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,浙江通过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与沿线特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休闲体育等深度融合,年均助推旅游业总产出增长超12%,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1.86:1。

  22日,西藏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邀请吉隆口岸医院医生们前往口岸,开展“义诊送健康关怀暖警心”主题义诊活动,帮助一线戍边民警解决看病难、就医难的问题。

  在今年的“5·15”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期间,烟台市公安局通过以案释法、普法课堂等多种形式,将经侦宣传带入商场、超市、社区等,让民众提高防范意识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400-0571-85685
浏览手机站